Z6尊龙app最新版本下载官网今年4月初,我在网上看到一则帖子:浙江大学一名学生搬进新宿舍后,在上铺床板底部发现一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励志纸条,落款日期是“2001 年 1 月 21 日”,纸张已经斑驳发黄。这张保留了 23 年的纸条,引发了广泛热议,人们纷纷探究纸条的留存过程及其背后主人公的励志故事。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来自的题词,曾经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然而,这样一句名言却被贴在床板底下,颇有几分秘而不宣、甚至羞于示人的味道。反复浏览相关消息,始终不见提及这句话出处的只言片语,笔者不由生发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慨。
第一种说法,为第十个儿童节题词。根据周炳钦编著《毛 题词背后的故事》(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记载:1925 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各国定一个儿童节,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各自确定儿童节的具体日期。1931 年,中国以“中华慈幼协会”的名义,倡议以每年 4 月 4 日为儿童节,并呈请政府“通令全国施行”。此后,每年“四四”儿童节这天,国统区的一些地方便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在中国党领导的根据地,从 1931 年起,也会举办各种活动庆祝儿童节,只是节日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儿童节的活动逐步得以恢复。1938 年 3 月,为了拯救在日寇铁蹄下无家可归的受难儿童,中华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7 月、10 月,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分会、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也在延安相继成立。1940 年 4 月,在当时的中国第十个 儿童节到来之际,首次为儿童节题词:“天天向上”。这一 题词刊登在 4 月 12 日的延安《新中华报》上。
第二种说法,为《中国儿童》杂志题词。据周方苗《十六次为少年儿童题词》(《新湘评论》2009 年 6 月 1 日),1949 年 9 月,《中国儿童》杂志在北京创刊,应编辑部之请求, 为杂志题词:“好好学习”。
第三种说法,为小学生陈永康题词。这一说法见于田湘波所著《名言问世记》(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 年版)、金边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江苏教育研究》2016 年 4 月 15 日)、 刘功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由来》(《人民政协报》2017 年 6 月 1 日)、邵红能《毛主席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书屋》2022 年 7 月 6 日)等。
1951 年 5 月 3 日下午,苏州市金阊小学八岁的陈永康同学在学校外边玩耍。突然,一个打扮时髦的青年男子叫住了他,递给他一包糖,又诡秘地塞给他一些钱和一包黄粉,说是精制的面粉,要他放到老师的办公桌上去。机警的陈永康想起老师曾多次讲过,刚刚解放,天下还不太平,眼前的这个人鬼鬼祟祟,肯定不是好人,便假意答应带他一起去,走了一段路后,看见迎面走来几个解放军,他一下子抱住青年的腿大声喊道:“解放军叔叔, 快来抓特务! ”男子气急败坏,用拳头猛打陈永康的头部和脸部。陈永康死死抓住对方不放,直到解放军赶来该男子。事后证实那名男子果真是特务,所谓的黄粉其实竟是。
陈永康的事迹传出后,学校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来电、来信和各种礼物,其中最多的是锦旗。团中央本打算邀请陈永康去北京,然而,因为苏州刚解放,敌特分子还十分猖狂,不时制造恐怖事件,小永康被严密地保护起来,由学校老师轮流看护,所以未能成行,就连中央领导赠送的锦旗及作出的指示也没有对外公布。学校只知道中央一位领导亲笔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制成锦旗赠给陈永康小朋友。后来才得知,这位领导就是。在纪念华东人民大学成立 50 周年之际,1951 年 5 月 28 日第 46 期《革大改造报》发表了这个题词。这是关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题词最早的公开报道。
第四种说法,为渡江小英雄马毛姐题词。田湘波著《名言问世记》(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 年版)、杨庆旺编著《题词与联语纪事》(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都记有此事。
开国大典前夕,得知在渡江战役中年龄最小的女英雄是年仅十五岁的马毛姐(当时名叫马三姐),就亲笔写了请柬邀请她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她父母担心她年龄太小,没让她去北京。1951 年 9 月 20 日,她收到了发来的第二封请柬。这次她得偿所愿,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10 月 3 日,和中央领导与省地代表欢聚一堂观看京剧,马三姐被安排在和周恩来中间。开戏前,周恩来指着马三姐对说:“主席,这就是您两次邀请的渡江小英雄。” 听后,高兴地拉着她的手,笑容满面地问她的名字。马三姐结结巴巴地说:“我只知道我姓马,在家排行老三,别人都管我叫‘马三姐’,我没有正式名字。”听后笑了,侧过身对周恩来和陈毅说:“这么伟大的小英雄,怎么能没有名字呢? ” 在场的中央领导同志都笑了起来。
第二天,派人把马三姐接到中南海家中。给李敏、李讷介绍说:“这就是渡江战役中那个年龄最小的女英雄, 你们可要好好地向她学习哟!和你们的年龄差不多,但她已是大名鼎鼎的英雄了。”交谈中,说:“对了,我们这位女英雄还没有名字呢,那我就给你起个名字吧。你姓马,叫马毛姐吧。 名字第一个字跟我姓,好不好? ”她回答说:“好,我就叫马毛姐。”说完,她郑重地向鞠了一躬。吃饭时,又问她识不识字,想不想在北京读书。马毛姐说她已经在家乡的炳辉子弟学校读书,听了很高兴,说:“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下:“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九五一年十月四日。”
第五种说法,为北京育英学校题词。北京育英学校是北京的一所干部子弟学校,的小女儿李讷曾在该校五(2)班就读。1952 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老师号召全校同学以实际行动向节日献礼,希望每个同学都行动起来,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制作,还可以请家长帮助,但是一定不要花钱, 不然就失去了意义。
星期六下午,李讷回到家里,向父亲谈起儿童节献礼的事, 很高兴,爽快地说:“好! ”他随手从办公桌上拿了一张宣纸,用毛笔在纸的右边写了“好好学习”四个字。写完后,他感觉字太小,不太满意,又在这张纸的左边,用浓墨大笔写下了 “好好学习”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六一”儿童节前夕,李讷所在的少先队中队,以“好好学习”题词为内容,召开了一个队会。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做新中国的好儿童。学校把“好好学习”的题词用一米见方的木板,白底红字悬挂在学校礼堂大门口的平台 上。教学区的走廊里挂着“好好学习”的镜框。后来,又把题词镌刻在育英学校校门迎面高大的影壁上。学生们每天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好好学习”四个大字。
在不同资料中,这种说法在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杨庆旺编著《题词与联语纪事》的描述是:育英学校校长韩作黎找到李讷,交给她一个任务:请毛主席为学校题词。这一说法值得商榷,一是李讷的身份没有公开,二是校长未必会直截了当地向索要题词。刘功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由来》 (《人民政协报》2017 年 6 月 1 日)的说法则是:李讷所在班级的班主任高而恮老师向班上同学传达学校的号召,并没有对李讷提出特殊要求,这一说法更符合逻辑。
第六种说法,为韶山学校题词。据《名言问世记》记载:1959 年 6 月 26 日,题写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八个字。这一天,他特地来到由他题写校名的韶山学校。少先队小干部向献上了红领巾和鲜花。抚摸着胸前的红领巾,说:“你们看,现在我也变得和你们一样小了。”接着,毛泽 东又询问了几个小干部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主动提出和大家照张相,师生们兴奋得响起掌声和欢呼声。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再三催促下,才依依不舍地挥手离去。
但是,这一说法并不确切。笔者查阅了王华、车广永著《1959 回韶山》(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年版),张德兵、张菂著 《五回韶山》(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湖南党史研究室编《五十次回湖南》(2009 年版)等,没有发现为韶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相关记录。
以上梳理,可能还有遗漏。的题词有个演变过程,先是“天天向上”,再是“好好学习”,最后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记易传,表达了对少年儿童的无限深情和殷切期望。这八个字,曾经在中华大地的无数中小学校园、教室出现过,激励,启迪、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为几代中国人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