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书架 “万里茶道”申遗进行时三本书带你探寻茶道历史
发布时间:2024-06-30 15:40:00

  Z6尊龙新版官网网页版8.14首个“武汉书架”正式落户江汉路新华书店,包含武汉题材、武汉作家、武汉出版、畅销武汉等元素的200余种1000册图书,均在这里供读者阅读、购买。为了让读者及时了解“武汉书架”图书,“阅读武汉”亦正式推出线上“武汉书架”专栏,介绍上架精品图书及背后的故事与艰辛。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函,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涉及我国的八个省份,其中,武汉推荐申报3处遗产点,分别是江汉关大楼、汉口俄商近代建筑群和大智门火车站。

  2013年3月23日,习总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作了《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他指出,17世纪的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习总的讲话唤起了海内外对万里茶道的记忆。

  2014年,借鉴“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宝贵经验,武汉的专家学者们提出应多国联合为“万里茶道”申遗。2014年8月,长江日报社和江岸区人民政府开启重走“中俄万里茶道”之旅,以聚合沿途8省区3国的力量申遗。18人组成的采访团,从汉口江滩茶叶码头遗址出发,循着17世纪-20世纪初茶叶贸易之路的主线,驾车经天门、襄阳、赊店、榆次、呼和浩特、乌兰巴托、恰克图、伊尔库茨克、莫斯科等城市,最后到达圣彼得堡,56天行程14627公里。

  归程后,《长江日报》编辑部将这段行程编成了一本书——《重走中俄万里茶道》。这本录了采访团一路上的所见所访所问,讲述了各城市与茶叶、茶道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映照;思考了万里茶道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申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走中俄万里茶道》是序曲,由此,关注万里茶道的人们汇聚到一起,开启了新的篇章——《俄罗斯的中国茶时代》。

  这是一部译作,原名为《1790-1919年俄罗斯茶叶和茶叶贸易》,著者为俄罗斯历史学家和茶文化专家伊万·索科洛夫,译者为采访团中的翻译黄敬东先生,译校者为采访团领队李皖先生。

  这本书是索科洛夫在收集和研究了俄罗斯多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私人藏品、档案资料和文献后写成的。图书全面展现了小小中国茶叶搅动俄罗斯社会和经济生活的若干侧面。茶叶最初被当作药用贡品进入俄罗斯皇室,随后普及开来,逐渐成为一种平常的饮料,渗透到上至贵族下至平民日常生活的点滴,从此,喝茶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茶叶贸易对俄罗斯的经济生活也有极大的影响,书中概述了全俄茶叶市场上的茶叶来源、茶叶运输路径,介绍了俄罗斯帝国时期知名茶叶公司的情况以及他们的茶叶品牌和广告宣传品。

  这部译作除了作者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还有近百幅俄罗斯不同历史时期茶文化主题的绘画和摄影材料,可谓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对人们了解俄罗斯的茶叶贸易历史和茶文化历史非常有参考价值。

  李皖先生在译校《俄罗斯的中国茶时代》时发现,索科洛夫收藏有许多关于汉口茶叶故事的珍贵资料,而汉口作为“东方茶港”,于万里茶道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萌生了再编一本书的念头,这便是新近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万里茶道汉口画册》。

  《万里茶道汉口画册》是一部通过图片讲汉口茶叶故事的影像资料集。书中收录了18世纪-20世纪围绕中俄茶叶贸易的若干珍贵文物,如税务、茶叶包装纸、广告卡片、茶叶盒等等,所有这些图片分成五辑:城市、集市与茶路、茶商旧址与文物、茶店旧址与文物、茶叶广告,它们构成了研究这段历史、这些城市以及生活其间的人们的宝贵材料库。通过翻阅这些宝贵的影像资料,我们知道汉口是万里茶道重要的一环;从俄集市、商号的遗迹遗物之中,我们可觅汉口茶叶西行之踪;翻看俄茶商、茶店的旧址与文物,我们可寻汉口茶叶生意的细枝末节。

  正如李皖先生在后记中提到的,“这本书是不可读的,价值仅在于博物馆的价值”,书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比如某个茶商开的,某个画家的汉口东正教堂的画,上面还有两个留辫子的中国人;再比如某个经营汉口茶叶的大商号的广告卡片、铅封、茶店旧址,甚至它在汉口开办的茶厂和茶厂里雇佣的工人……这些细节不是宏大的历史场景,却如涓涓细流不声不响地汇聚成了大历史的真实。作者们将这些小碎片归拢来,略分成辑,为万里茶道、中俄贸易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