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尊龙新版官网网页版在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里收藏着一个小木盒,长26厘米,宽15.5厘米,高11.5厘米。小木盒看似普通,却因装过《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而在上世纪60年代被该纪念馆收藏,现为国家文物。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出自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是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这篇被视为珍宝的著作,却由于战争原因遗失了30年,其失而复得的背后却有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1930年5月,率领红四军到达江西寻乌县,他利用红四军发动群众之机,开展了为期20多天的社会调查。在调查期间,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地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下了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并在写这篇调查报告的同时,站在马克思主义方的高度,对调查工作的一些经验进行提炼加工,形成了《调查工作》。在这篇著作中,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并提出:“中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和到群众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文中还表达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的这篇《调查工作》曾在党内少量印发。一贯重视调查研究的,将其视若珍宝。虽然派向中央苏区发动了几次大规模“围剿”,资料难以保存,但他还是坚持把《调查工作》带在身边。1930年6月上旬,带着初稿来到上杭,交由闽西特委翻印出版。然而,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调查工作》小册子意外丢失。
《调查工作》小册子的丢失,让十分惋惜,他曾多次与人谈起,说想念这篇文章就像想念自己的孩子一样。
后来,这篇小册子失而复得了。谁都没有想到,这样的“精华”却在闽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静静呆了几十年,在战争年代冒死珍藏这本小册子的就是福建省上杭县的一位农民赖茂基。
赖茂基,上杭县茶地官山村人。上个世纪30年代,赖茂基作为一名老党员常常为红军送信送物,他的家曾作为红军地下兵工厂,生产过弹药。红军长征后,一次,赖茂基偶然在家中发现了闽西特委于1930年8月21日翻印的石印本、编著的《调查工作》。凭着一个老党员的敏感和觉悟,赖茂基觉得这是一本极为重要的册子。当时,茶地已沦为统治区,假如被敌人发现家里私藏的书,后果难以想象。据赖茂基的儿子介绍,为了保存好毛主席的书,父亲就用油纸包好,装在一个小木盒子里,然后爬到屋顶,将两个夹墙顶部的楼板和瓦片拆掉,将木盒子放进去,然后再复原好,“他相信,总有一天,会胜利,毛主席的这篇文章总有机会重见天日。”
后来,敌人虽然对赖茂基的家进行过全面搜查,但因赖茂基将《调查工作》藏匿得巧妙,使这本小册子安然度过“危险”。1955年4月10日,中央办公厅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历史档案的通知。1957年2月,赖茂基毅然把这本小册子捐给上杭县委,后上交龙岩地委。
1960年初冬,中央档案馆征集科的同志从福建省委办公厅报送来的历史文件目录中得知有毛主席写的《调查工作》这一重要文献,而中央档案馆却无此件,于是同年11月,中央档案馆将石印本小册子铅印呈送。如获至宝,欣喜万分地说:“见到这本小册子,就好像见到了30多年没见过面的孩子。”
1961年1月,不仅仔细改正了文中的错别字,并将此文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还亲笔作了批示:“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在1930年春季,已经不见三十年了。1961年1月忽然从中央博物馆里找到,而中央博物馆是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发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
这里所指的“老文章”,就是指《调查工作》。在这篇名著中强调了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到实际中进行调查研究。
为了感谢赖茂基,曾派人联系,要邀请赖茂基到北京见面。可遗憾的是,赖茂基已于1960年去世了。1965年,这个曾保存过思想著作的小木盒由赖茂基的后代捐赠给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王平 邱泉斌)